
中美角力白熱化、外部環境嚴峻之下,作為「雙循環」節點之一的海南近期非常熱鬧,中央接連出台政策支持其發展,涉及力挺房地產及金融業改革,未來一個月內,還將舉辦博鰲論壇和首屆消費博覽會,顯現中央正打造海南成
市場監管總局上周對阿里巴巴開出182億元大罰單,不僅是對去年螞蟻集團IPO擱淺的蓋棺定論,而且成為金融科技反壟斷的基石。罰款不是目的,182億對擁有3,000億現金流的阿里來說也算不上甚麼,但其背後是
過去多年來研究兩岸關係是顯學,所以研究機構眾多,台灣問題專家也不斷湧現,由之學者和機構有南派、北派和海派之說,近年中美關係成為各大智庫、各大學學術機構的熱門研究對象,最近「海派」漸露頭角。 在兩岸關係
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五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,4月上旬就開座談會分析研究經濟運行情況,就做好下一步經濟工作聽取意見建議,被認為不算多見,是以連日來經濟界人士都在座談會新聞中,去找決策層的關
4月10日,中國方面較高調地紀念50年前的那場「乒乓外交」,選在在上海而不是北京。同時傳出未經證實消息,說美國前國務卿克里,可能以氣候特使身份到訪上海。中美關係緊繃之際,會否由「乒乓外交」過渡到「氣候
中國經濟發展,今年看點在區域。區域經濟發展,不同地方都在借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實施有意加力,而從中央層面上看,被認為最受關注的反而是較落後的東北,而東北經濟的新一波振興中,被認為看點在遼寧省,而遼寧省會
中美經濟規模正不斷接近,有西方智庫認為中國經濟將在2028年超越美國,但也有美國學者指,隨人口危機漸行漸近,「中國經濟永遠超不過美國」。 人口問題是中國經濟繞不過的一道坎,也可能是未來最兇悍的「灰犀牛
「清明前後,種瓜點豆」,中國此時,農事最忙。中國面積廣闊,西南已着手春耕春播,東北開始忙備耕,但不論東西南北中,今年春耕備耕都特別落力,因為今年中國特別強調糧食安全,首提了「黨政同責」的糧食安全新政。
清明節也算小長假,除了雲南邊境小城瑞麗爆疫,這個小長假大致平順,但社會上對清明期間的兩大「坐地起價」事件,有熱烈的討論和爭議,經濟界更是特別有興趣,關注到這類事件折射出的中國市場問題。 泰山旅遊旺季
小米連續兩天的發布會信息量很大,最重磅的消息是官宣用10年時間投入100億美元造車。 也許是有樂視因造車現金流斷裂倒閉在先,雷軍宣布造車決定時眼泛淚光,稱將是自己最後一次創業,將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,他
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K型復甦,量化寬鬆環境下資產升值,雖然有泡沫化擔憂,但對財富階層來說卻是一個快速積累時期,也令財富管理行業成為新的經濟風口。 疫後政策寬鬆 助財富快速積累 胡潤研究院昨天發布一份《2
中國經濟將踏入4月,不僅是月份的更替,還意味着新一季的開始。即將結束的3月是經濟的大事之月,辦了最重要的兩件大事,經濟走勢也總體看好。 3月春暖花開,今年經濟上也成了賞花之月。而在過去30年的傳統上,
內地貨幣政策,大致走向不收不放路徑,令人關注中國財政政策走向。中國財稅領域近期有兩大動向,顯示出中國財政將先穩後變,穩是穩住今年,預期不會再有大減稅費,變是未來4年間,會有財稅體制重大改革。 31省預
全球市場正在重新梳理,中國經濟正要走向「新格局」,在一片發展新動能、力促新消費的主張中,中國經濟學界卻發出製造業警號,有人關心到供應鏈重組下,中國製造業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製造,有人指出中國製造業不僅面
連日來中國經濟熱點,除了新疆的棉花,就是省會的樓市。省會樓市的故事,不僅升高了樓市調控的調門,更是創出「中央督導、省府約談、連夜整改」的樓市調控新模式。 南昌市新政 住建部促糾正 周末出自北京的消息,
中國與歐美關係緊張引起金融市場動盪,美證券交易委員會(SEC)通過針對外國公司的更嚴格監管修正案,引發中概股大跌。另邊廂,中國也加速金融「內循環」布局,防範出現金融斷鏈風險。 跨境金融報文信息 存境內
經過4年緊張對抗,中美以阿拉斯加的激烈交鋒開啓重新對話,中方以不常見的「反客為主」姿態,針鋒相對作出反擊,反映經過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重塑,中國開始重新定位與美國的關係。 在剛結束全國兩會上,國家主席
中國3月大事多,經濟大事中,有兩件事因都涉及平台經濟,由於前有螞蟻事件而帶出特別關注,各方都相信中國的平台經濟必定大變,引起討論的則是此變是靜靜的小轉個彎,還是轟轟烈烈的大變。 黃崢裸退拼多多 投身科
中國年輕一代不婚不生,各大城市都在以落戶為誘餌「搶人」,那落戶就是落腳戶籍、辦理戶口,不同的是有的是買了樓就送你落戶,那是有的城市樓蓋得太多;有的是落了戶就可以買樓,說明那城主要缺人。雖說在疫情前「搶
上周末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宣布委員易人,按例非換屆時期,主要換委員中的經濟金融專家。 貨幣政策委員會易人,不等於貨幣政策有變,而是在於易人透出中國貨幣政策的新關注。 今次貨幣政策委員會易人,中國人民
以共享單車冒起開頭的中國「共享經濟」,潮起3年,又潮落3年,現在多間「共享經濟」公司爭先恐後的海外上市,似乎掀起了另一波浪潮,由此產生多種經濟現象,是否意味着新一波潮落的開始,中國經濟界對此也意見分歧
北京兩會上,總理李克強努力釋放今年政策將保持支持經濟力度的訊號,但監管層的收緊政策陸續出台,顯示政策實質正慢轉彎,逐漸向正常化過渡。 監管風險 限大學生網絡貸款 人民銀行及銀保監會等5部委昨天聯合發布
兩會開完,內地正式開始新一個經濟年度,今年更是疫後「雙循環」的正式開端,第一季已展現經濟結構向內轉的趨勢,內地多個行業都出現併購熱潮,集中在物業、電子商務、物流等內需型戰略行業。 近期香港A股劇烈調整
剛剛正式發布的「十四五」規劃提出要「全面促進消費」,在中國經濟結構向內需為重轉型的重要轉折點,刺激消費的政策導向也與過去出現微妙變化。近期當局已開始收緊個人消費槓桿,從增加信貸刺激消費,向收緊過度槓桿
美國總統拜登上台近2個月,北京智庫對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,新判斷是「消極對抗政策」,在美國這個政策下,中國與美國及其可能呈現的聯盟,就有了「冷脫鈎」之勢,於是中國學界和智庫對「薩繆爾森陷阱」興趣重燃,也
中國經濟界連日來最熱門的話題是通脹,但對通脹論激烈、取態不一,有知名智囊相信通脹憂慮很快會煙消雲散,學院派認為中國經濟眼前最大問題是通脹預期,前綫財經人士則認定中國經濟將到的最大威脅是通脹爆發。 學院
中國人大政協兩會閉幕,會議有多項議程,但核心任務是審查和通過「第十四個五年規劃」。在規劃綱要通過後,會後頭等大事,當然也是在「三新」(即新階段、新理念、新格局)下新的5年如何開局。 提交人大會議審查的
人大政協兩會落幕,這次兩會有個經濟熱詞叫「拐點」,那是因為今年第十四個五年規劃要開局,國內國際政經濟形勢已出現大變局,於是各方關注正在出現或將要出現的變化,以及變化將如何起手落腳,這些關注包括通脹的拐
今年兩會的話題之一是「碳中和」「碳達峰」,也制定出「十四五」期間的首步路綫圖。乍看這兩個時髦詞,一般也許認為是節能減排的舊酒新瓶,但北京突然加快進程,實質上是國家戰略的重要一躍,旨在爭得新能源技術時代
北京正召開的人大會議,會內會外都熱議青年問題,比如由小鎮青年被大城市樓價逼回鄉下,引起人大代表提議政府要調整房屋政策來緩解青年住房難;又有代表指出大學生畢業後沒有醫保,需要調整政策來解決青年看病難的問
第十四個五年規劃開局之年,最要警惕的是變局。就經濟變局而言,中國經濟界早前已有通脹說、滯脹說、通縮說之爭,人大會議正在審查通過十四五規劃之際,飄上來的是通脹陰雲。 3月8日是婦女節,商家借機向女神們促
人大會議核心議程是未來五年以至更遠期的發展規劃,然而財經界既看未來、更重眼前,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主談眼前,有一個重要表態,令財經界鬆了口氣,那就是中國兩大宏觀經濟政策,都不急着轉彎。 中國經濟政策的制